其實我一直都不知道什麼叫作「Ultrabook」,乍聽之下,一直以為跟Ultraman(鹹蛋超人)有關,不過很顯然Ultrabook不是關於鹹蛋超人的書,而是Intel的一種新定義,這個名詞是有™的且始於今年
(2011 年)5/30,於台北舉辦的COMPUTEX,根據當時的新聞稿是這樣說的:
Intel 定義新型的主流輕薄筆記型電腦為Ultrabook™。
Intel 目標在2012年底前,將轉化40%的消費性筆記型電腦成為Ultrabook™
首發起點要推出機體厚度不到20毫米(0.8吋),並鎖定低於1000美元的主流價位
其中2011年聖誕節前華碩將推出相關聯的Ultrabook™機種UX21 (長得像下面這台一樣)
看完這定義後,還是覺得有點模糊嗎?好吧,簡單來說,就是要仿效Macbook Air的成功,推出PC版的Macbook Air
Clone海;這幾天,網路也盛傳Acer當然也當仁不讓的推出旗下的 Ultrabook 「Acer Aspire
3591」。相對於上週台灣Digital Times專訪施先生時所說的「Ultrabooks以及平板電腦都是短期的熱潮現象(Fads) 」,這兩則新聞在綜合一起看的時候,不免有種很嚴重的矛盾感。
當然,持平而論,蘋果並不是第一家推出輕薄筆電的廠商,PC廠商們皆早已經做過類似的產品,但都因為價格的原因,而慘遭滑鐵盧,根據PC
World的報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原文以及下面的辯論):2003年Sony就已經推出X505,2009年Dell也推出Adamo系列,但在今年初劃下句號;當然,下面也有評論提到
聯想或者是Toshiba的其他機種。
PC World 的作者提出以下這樣的見解,為什麼其他的PC業者完全追趕不上Macbook Air,即便是2012。
硬碟因為太小而很慢嗎?蘋果做出了特製的SSD硬碟來符合起輕薄設計。蘋果試著讓主機板更小、零組件更便宜,以塞入更多的電池。蘋果已經建立一體成形的外殼技術門檻,即便是被譽為Macbook
Air最佳對手的Samsung 9系列,也無法在價格以及外殼的質感上與其匹敵。
儘管接下來PC陣營的Ultrabook將如雨後春筍般的到來,但每出一款,所有一致的標籤就是「Macbook Air
Like」,這種根深蒂固的印象一旦被傳遞,就再也洗刷不掉。正當著所有PC廠商都忙著以Macbook
Air為指標的時候,蘋果又已經引進新的技術來更新旗下Macbook系列,如此循環。
文末,該文作者建議所有的PC廠商應該不止在旗下Ultrabook底下放棄光碟機,而是應該在全系列筆電全面放棄;他認為毫無疑問的,蘋果肯定會在接下來的Macbook
Pro系列全面棄守光碟機,使得Macbook
Pro得以更輕、更省電,他甚至預言,在蘋果全面推出這樣作法的六個月後,Dell、HP、Acer、Asus、Samsung、Sony也會全面跟進,就像某種宿命論一樣。
下面這個福特小故事已經說到爛了,不過我的確很久沒有在Macbook
Pro上使用過光碟槽倒是真的,如果把光碟槽換成更輕薄或者更久的開機時間,聽起來似乎是個好主意。
福特(Henry Ford)曾說,如果當年他問消費者想要什麼,他們會說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而不是一部奔馳的汽車。
這邊這個原文關於HP的小故事,也許是類似的新梗,以後多個故事可以講了?
HP在1972年發明了第一台的口袋型計算機「HP35」,HP的市場研究認為不應該製造並推廣它,因為其將要價350塊美金,比市場尋常產品高上20倍的價格,沒有人會買單。Bill
Hewlett (HP的那個H)說:「我不管,我想要這玩意兒。(I don’t care, I want one of these
things)」,然後通過了該計劃;結果當然是這革命性的產品獲得了瘋狂的訂單,每個月超過1萬台,遠超乎HP一年一萬台的計劃目標。
當然,這種鄉野傳奇總是相當令人振奮,但蘋果也不是沒幹過類似像Lisa或者是Newton的杯具;而就在不過三、四年前,我們仍然看到各方盛讚小筆電的創新與興起、不斷看到任天堂因為Wii所受到的大好評、又似乎才不久前的HTC雄風,轉眼間,這些公司又處於四面楚歌;接下來的王者產品又會是什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