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Sony 準備買下 Sony Ericsson 當中屬於 Ericsson 的那一半

Sony 準備買下 Sony Ericsson 當中屬於 Ericsson 的那一半:

Sony, not Ericsson

消息的來源是華爾街日報,據報導雖然交易還沒有完全完成,但除了少數比較難以定價的部份(例如 Ericsson 的手機相關專利的價值,估計在 13 億到 17 億美元之間),基本上已經是確定 Sony 將完全控制 Sony Ericsson 了。Sony 的策略看來是希望利用手機、平板電腦掌上型遊戲機三者合作的優勢,在目前日趨白熱化的行動運算裝置戰場中保有一席之地,但已經多年不見的純種 Sony 手機,是否能靠著 Sony 家族中的其他兄弟姐妹一掃目前在智慧型手機界的頹勢,就是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了。

洗澡別催!好好感受樹叢裡淋浴的滋味

洗澡別催!好好感受樹叢裡淋浴的滋味:

whatatree-shower-takes-the-nature-at-your-home2
能想像在大自然洗澡的滋味嗎?在瀑布下淋浴、在樹叢裡讓水流沿著樹枝到身上?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鮮少有機會體驗在這麼「開放」的空間淋浴,更難以想像身處樹林裡洗澡,沒關係!當現實生活難以實現時,靠「創意」也能感受喔!

閱讀全文

永遠不會老的「老頑童」攝影集

永遠不會老的「老頑童」攝影集:


還記得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裡頭, 上的課 布萊德彼特飾演返老還童的老小孩/小老人,奇幻的劇情令人久久難忘,沒想到如此的young@heart概念,啟發了荷蘭攝影Ruadh DeLone創造出充滿奇幻與詭異風格的「老頑童」照片。

閱讀全文

可以化身成邊桌的奧妙好折椅

可以化身成邊桌的奧妙好折椅:


偶爾大人物看到令人驚豔的家具作品,總是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特別是椅子,最貼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家具,卻總是可以衍生出各種不同趣味的設計,像是這張傳說中的「好折椅」,它的奧妙之處在於,它可以藏在民宅之中,化身為好邊桌可以靠著它來隱藏殺機 ,就算被警察抓了也告不了你,真不愧為七種武器之首!(誤)

閱讀全文

擬人化的巴黎宣導海報!別讓你的行為像動物一樣

擬人化的巴黎宣導海報!別讓你的行為像動物一樣:


每個人一定都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經驗,大家都有滿肚子苦水和怨氣,或被其他不守秩序的乘客激怒過吧!別氣別氣,拍拍!這次 RATP (巴黎大眾運輸公司),負責營運巴黎市區以及近郊的大眾運輸工具。為了倡導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要保持禮貌、守秩序、文明人做文明事!XD 所以設計了一系列將動物擬人化的宣導海報,提醒各位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就像海報裡的動物一樣惹人厭!

閱讀全文

神人等級的英國羽毛藝術家Ian Davey

神人等級的英國羽毛藝術家Ian Davey:


有人喜歡在米粒上頭寫字,自然有人喜歡在羽毛上面作畫,藝術家Ian Davey六年前拿起畫筆時,也沒想過自己會拿羽毛當畫布,但一趟紐西蘭之行,不僅讓他結識未來的妻子Tracey,還讓他見識到羽毛藝術的美麗與感動,他想起了自己在Wales住家附近的Snowdonia National Park,就養了許多天鵝,因而興起了羽毛作畫的念頭。

閱讀全文

鬼影追追追!小孩可能會嚇到罵罵號的樂高鬼屋

鬼影追追追!小孩可能會嚇到罵罵號的樂高鬼屋:


印象中,只要是用樂高磚塊搭出來的建築物,通常都是充滿繽紛色彩的,是帶給小朋友歡樂與喜悅的,但是以下這棟樂高建築物,可能不是你心目中標準的樂高屋,反而是有可能會把你們家小朋友給嚇到罵罵號啊XD

閱讀全文

一張圖看懂Snapdragon的世代落差

一張圖看懂Snapdragon的世代落差:

 

閱讀全文

「Unstitched Utilities」紙糊的環保鞋,好看又好穿

「Unstitched Utilities」紙糊的環保鞋,好看又好穿:

近年來環保盛行,連球鞋也吹起了環保風,美國球鞋品牌Unstitched Utilities用創新的手法將環保理念與我們每天都會穿的鞋子結合。它們選中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專利產品 "Tyvek" 來當做環保球鞋的材質,"Tyvek"是一種類似質的再造材質,輕巧耐用,這種特殊材質在表面有一層臘質塗層,絕對防水而且不易撕碎,所以就算是最近惱人的雨天也能讓你輕鬆一秒就hold住,絕對不會發生鞋身與鞋底分離這樣尷尬的事阿!

閱讀全文

喝了會變成鋼彈的機能飲料(誤)

喝了會變成鋼彈的機能飲料(誤):


在台灣的讀者,可能對所謂的機能飲料比較陌生,不過在美日等地,機能飲料的市場可說是相當熱絡,最有名的莫過於老美所推出的紅牛RED BULL和日本的Lipovitan D(台灣叫做力保美達),由日本大正製藥所推出的エスカップ也算是力保美達的姐妹產品,這次エスカップ特別推出了一系列的聯名產品「エスカップ X Gundam Collection Campaign」,除了瓶身上有鋼彈的圖案,只要你喝的夠多,還有機會抽到控金ㄟ鋼彈模型喔!

閱讀全文

千變萬化的迷你模型紙人

千變萬化的迷你模型紙人:


日本
一間公司(Terada Mokei)推出了一系列的迷你模型紙人,這些模型紙人可以拼出各種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其尺寸文為真實尺寸縮小100倍後的大小,喜愛模型的人可以將這些紙模型獨立製作,也可以加在其他建築與街道模型中!

閱讀全文

Nissan正式展開打造Juke-R超級休旅概念車工程!

Nissan正式展開打造Juke-R超級休旅概念車工程!:


現在真的很難不愛Nissan(日產)。因為,上個月底Nissan才承認有超級Juke的存在,現在他們已真正開始打造一輛Super Juke了,並將這輛超強的Juke取名為Juke-R,同時也釋出了打造Juke-R的過程影片。


閱讀全文

Tony Stark的Acura敞篷跑車將是下一代NSX的雛型?

Tony Stark的Acura敞篷跑車將是下一代NSX的雛型?:


即將在明年5月到來的最強超人組合「復仇者聯盟」將集合鋼鐵人,綠巨人浩克,雷神索爾,美國隊長……以及Acura NSX。


等一下,什麼!NSX? 沒錯,如果從Auto Express所得到的最新傳聞是真實的話,那麼在上次我們報導Tony Stark棄R8改開Acura文章中的神秘Acura敞篷跑車將是Honda/Acura NSX繼任者的雛型。


閱讀全文

Time Photographer Diana Walker's Favorite Shots of Steve Jobs [Mac Blog]

Time Photographer Diana Walker's Favorite Shots of Steve Jobs [Mac Blog]:


Longtime Time Magazine photographer Diana Walker has shared a few of her favorite photographs of Steve Jobs, and briefly sharing her experiences working with him.


He was so much fun because he was so quick—he was such a fast study. You showed him anything and he could get it in a second. I was always fascinated by his design sense. It was wonderful because he liked my pictures.
In this photo at Jobs' home office in 2004, we can see a model of the then new Power Mac G5 on his desk and a plethora of books, files and knick-knacks on the shelves in the background.



台積電團隊為28奈米製程A6處理器赴Apple開會?

台積電團隊為28奈米製程A6處理器赴Apple開會?: 根據気になる、記になる…網站轉述DigiTimes消息,台積電似乎與子公司創意電子(Global Unichip)組成了60人團隊,為下一代即將的A6處理器赴Apple總公司開會,目前似乎仍在就28奈米製程與相關專利問題,做進一步的評估當中。 延伸閱讀: - Apple「A6」處理器果然由台積電接單生產? - 台灣矽品有機會接下「A6」處理器訂單?

[影片]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影片]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我不太喜歡台灣的片名 所以就不寫出來了...(翻桌)

1999年電影,是部描述蘋果公司與微軟的,非官方授權的傳記式電影。電影改編自保羅·弗列柏格(Paul Freiberger)與米迦勒·史文(Michael Swaine) 所撰寫的《矽谷之火》(Fire in the Valley: The Making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電影由馬汀·伯克(Martyn Burke)編導,於1999年在 透納電視網(Turner Network Television,簡稱T.N.T.)播出。



共11集或12集 各位水果迷們請慢慢享用!!(跪拜禮new)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看不到影片請按這裡


[新聞稿] 香港理工大學生設計喬布斯紀念Logo 引發迅速傳播

[新聞稿] 香港理工大學生設計喬布斯紀念Logo 引發迅速傳播:


香港理工大學生設計喬布斯紀念LOGO





  為了緬懷 Apple 前CEO喬布斯(Steve Jobs),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19歲學生Jonathan Mak製作了一幅圖片,將喬布斯的頭像側影與 Apple 商標相融合,體現出喬布斯是 Apple 永遠的靈魂。



  這幅圖片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跟蹤帖,甚至在eBay上已有採用該圖片的紀念T恤和帽子出售。




  Mak表示,他因為這一設計已獲得一份工作邀請。




  Mak早在喬布斯8月份辭任 Apple CEO 時就設計了這一圖案,他稱,在得知喬布斯去世的消息後,他週四再次將這幅圖片貼到了網上,於是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http://jacso.hk/loveiphoneblog/54397/2011/10/06/366250


[消息] Mac OS X 的誕生

[消息] Mac OS X 的誕生:
“真是一群87”

當時在蘋果負責MacOS人機界面設計小組的柯戴爾·瑞茨拉夫(CordellRatzlaff)認為,將醜陋的舊界面裝在優雅的新系統上簡直是個恥辱, 於是他很快便讓手下的設計師做出了一套新界面的設計方案,新界面尤其發揮了NeXTstep操作系統強大的圖形和動畫功能。

但現在沒有資源也沒有時間去將這個新界面植入MacOSX了。數月後,蘋果所有參與OSX的研發團隊在公司之外召開了為期兩天的會議。會上,人們開始懷 疑如此龐大的新系統能否完成。當最後一個發言的瑞茨拉夫演示完新界面的設計方案後,房間里響起了笑聲,“我們不可能再重新做界面了。”瑞茨拉夫回憶道,“ 這讓我非常沮喪。”



兩周後,瑞茨拉夫接到喬布斯助手的電話。喬布斯沒有看到這個設計方案——他沒有參加那個會——但現在,他想看一眼。這個時期,喬布斯還在進行他對所有產品團隊的調研。瑞茨拉夫和手下的設計師們在一個會議室里等著喬布斯出現,但喬布斯一露面,隨口而出的卻是:“一群菜鳥。”



“你們就是設計MacOS的人吧?”喬布斯問道,他們怯怯地點頭說是。“好嘛,真是一群87。”



喬布斯一口氣指出了他對於老版Mac界面的種種不滿。喬布斯尤其討厭的是,打開窗口和文件夾竟然有8種不同的方法。“其問題就在於,窗口實在太多了。”瑞茨拉夫說。



喬布斯、瑞茨拉夫和設計師們就Mac界面如何翻新的問題進行了深談。設計師們把新界面的設計方案展示給了喬布斯,會議才算圓滿結束。“把這些東西做出來給我看。”喬布斯下了指令。



設計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了3個星期來創建軟件原型。“我們知道這個工作正處於生死邊緣,我們非常著急。”瑞茨拉夫說,“喬布斯後來來到我們辦公室,和我們待了整一下午。他被震住了。從那之後,事情就很清楚了,OSX將有個全新的用戶界面。”



喬布斯對他曾經跟瑞茨拉夫說的一句話依然印象深刻:“這是我目前在蘋果所看到的第一例智商超過三位數的成果。”瑞茨拉夫對於這樣贊揚喜形於色。對於喬布斯而言,他要是說你的智商超過100,這就是莫大的認可了。



細節永遠是大事



接下來的18個月里,瑞茨拉夫的團隊每周都要和喬布斯開會,向他展示最新的設計方案。對於新界面中的每個要素——菜單、對話框、按鈕等等——喬布斯對於開 發中的軟件和硬件產品,總是要求有若幹不同的方案供他選擇。在與瑞茨拉夫的會上,喬布斯會給出改善設計的諸多想法,直到他滿意,一個功能才能算是敲定下 來。



設計師是用MacromediaDirector軟件制作新界面模型,盡管喬布斯可以開關窗口、下拉菜單,但它畢竟只是動畫演示,而不是由代碼寫就的真實 程序。小組將程序代碼運行在另一臺電腦上,和動畫演示的機器並排放在一起。他們運行程序原型給喬布斯看時,喬布斯俯身向前,鼻子幾乎貼到了電腦屏幕上,仔 細地在程序和動畫演示之間進行查驗。



“喬布斯可以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進行對比,來看看是否匹配。”瑞茨拉夫說,“他會一直深入到每個細節里去,詳加勘察每一方面到像素的級別上去。若是有出入,“某些工程師可就要挨一頓臭罵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瑞茨拉夫的團隊竟然花了6個月時間用於細化滾動條,以達到令喬布斯滿意的程度。滾動條在任何計算機操作系統里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卻從 不是用戶界面中最顯眼的要素。盡管如此,喬布斯還是堅持要對滾動條改成希望的樣子,瑞茨拉夫的團隊不得不修改了一個版本又一個版本。



開始,設計師們發現總是無法準確實現喬布斯所要的細節。小箭頭不是尺寸不對,就是位置不對,要不就是顏色又錯了。在窗口處於當前狀態或者後臺狀態時,滾動 條還必須呈現出不同的樣子。“要在不同運行狀態下把這個東西和其他設計要素匹配在一起真的很難。”瑞茨拉夫說道,語氣略帶疲憊,“我們一直做到對為止。我 們在這上面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



簡化界面



OSX的界面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新的用戶需求。由於新系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甚至對多年的老Mac用戶亦是如此——喬布斯著眼於盡可能地簡化 OSX的界面。比如,在老版MacOS中,大部分系統功能的設置都隱藏於大量菜單之下或系統對話框之中。建立一個網絡連接,需要去6個不同的地方才能完成 設置。



為了簡化界面,喬布斯把盡可能多的設置項目都集合到了一個“系統預置”功能中,並將其放在一個叫做“Dock”的新型導航工具欄上。Dock是一個放置在屏幕底部的工具條,上面滿是圖標。最常用的程序和回收站都放在了這里。



喬布斯堅持要盡可能多地去掉界面上的元素,他說窗口里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這些窗口本身。他這種去繁從簡的願望砍掉了一些主要特性,其中包括設計師們努力好幾個月才完成的單窗口模式。



喬布斯討厭打開多個窗口。每次一個新文件夾或者新文檔打開的時候,就會彈出一個新窗口。很快,屏幕上就會充斥著層層疊疊的窗口。於是,設計師們創造了單窗 口模式,所有的東西都在同一個窗口中打開,不論使用者用的是什麽軟件。這個窗口可以顯示工作表,也可以是一個文檔或者一張數碼照片。其效果就像你在不同的 網站之間瀏覽,但都呈現在同一個瀏覽器窗口里,只是在這里變成了儲存在本地磁盤上的不同文件而已。



有些時候,系統這樣運行倒還不錯,但窗口經常要隨著不同類型的文件而重新設置大小。當一個文本文檔運行時,窗口最好設置得較為狹長,這樣容易在上下文之間滾動。但是如果用戶打開一個橫向格式的圖像,窗口就不得不加寬。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讓喬布斯難以接受的是,這樣的一個系統需要設計師在窗口工具欄上設置一個專門的按鈕,以讓用戶選擇是否允許窗口自動調整大小。但為了 簡化界面,喬布斯決定,去掉這個按鈕,因為,他可以忍受手動重新設置窗口大小,但不能接受有多余的按鈕。“這個多余的按鈕光用功能性來評判是不夠的。”瑞 茨拉夫說。



在為新界面工作的過程中,喬布斯經常提一些初看起來很瘋狂、但事後證明的確不錯的建議。在一次會議上,他仔細查看每個窗口左上角的三個小按鈕。這三個按鈕 分別用於關閉、縮小和放大窗口。設計師們把這些按鈕都弄成了啞灰色,以免擾亂使用者的註意力,但是這樣就很難讓用戶明白各按鈕的功能。有人建議當鼠標放在 這些按鈕上時,出現一個動畫說明。



但是,喬布斯給出了一個古怪的提議:這些按鈕要塗成紅綠燈一樣的顏色——紅色代表關閉窗口,黃色代表縮小窗口,而綠色則代表放大窗口。瑞茨拉夫說:“我們 聽了後,都覺得把它和電腦聯系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但是我們做了之後發現,喬布斯是對的。”按鈕的顏色明顯地向用戶表明了點擊的後果。特別是紅色,它通常意 味著“危險”,以防使用者不慎點擊到它而關閉窗口。



推出OSX



喬布斯知道OSX必然會在蘋果外部軟件開發商之間引發軒然大波,因為他們不得不重新編寫軟件來運行在全新系統上。即使OSX擁有了不起的開發工具,這仍然 會引起開發者的反彈。喬布斯和他的高管層努力去說服軟件界人士。最後,他們想出了一個策略——如果他們可以說服最大的三家公司接受OSX,其他公司也就會 跟從了。這三家公司是微軟、Adobe和Macromedia。



這個策略的確見效。微軟從一開始就支持了OSX,這得益於喬布斯在1998年與比爾·蓋茨達成的為其提供5年軟件支持的交易。但是Adobe和 Macromedia沒有快速將Photoshop和Dreamweaver等大產品轉向OSX。最終,兩個公司還是將這些軟件移植到了OSX上,但他們 拒絕為OSX重寫針對消費者的程序,這一決定使得蘋果只好自己去開發合適的軟件,間接促發了後來iPod的誕生。



蘋果開發OSX已不是秘密,但它的新用戶界面卻是,界面的設計是頭等機密。甚至在蘋果內部都很少有人知道界面將被徹底翻新,只有少數幾個設計師在為此工作。喬布斯對於如此高度保密的解釋是:防止其他公司抄襲——尤其是微軟。



但更重要的是,喬布斯不想因此讓現有的MacOS銷量下滑。他想避免“奧斯本效應”,即一個公司宣布了一項很酷的新技術正在開發之中幾乎就等於自殺。



於是,當OSX的工作開始時,喬布斯就禁止所有蘋果員工對外批評MacOS的缺點。此前多年里,蘋果的軟件員在談論系統的問題和錯漏時總是很直接。 “MacOSX就是喬布斯的孩子,他當然知道它有多出色。”曾為蘋果電腦開發QuickTime、現在是Kinoma公司總裁的彼·霍迪 (PeterHoddie)說,“但是他說,接下的幾年我們都要把話題集中在MacOS上,因為我們若脫離了這個,就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目標。他就像脫下 鞋子在桌上敲打的赫魯曉夫:‘你們得支持MacOS,孩子們。腦子里要牢牢記住。’”



終於,在2000年1月舉行的Macworld大會上,蘋果揭開了MacOSX的神秘面紗,這是上千名程序員花費了兩年半時間的成果。 MacOSX是個大部頭,它至今仍是最優秀的電腦用戶界面,擁有透明化、陰影和動態效果等實時圖形效果。但OSX只能運行在當時使用了G3處理器的蘋果 Mac電腦上,並且必須擁有8兆字節的顯示內存,這其實是個很高的要求。



就在這次發布OSX的Macworld大會上,喬布斯同時宣布自己成為蘋果正式CEO,聆聽主題演講的觀眾對此報以熱烈掌聲。一些蘋果員工註意到,實際上 直到2001年3月OSX真正上市,喬布斯才開始就職為公司的正式CEO。在此之前,喬布斯已經掌舵蘋果兩年半,幾乎替換掉了所有總監和高級員工,改善了 營銷和廣告,用新推出的iMac電腦讓硬件重煥生機,還改組了銷售隊伍和渠道。瑞茨拉夫註意到,隨著OSX的推出,喬布斯已經徹底更新了公司所有的主要產 品。“他就是希望將公司的最後一個大產品提升到他的標準,然後再正式進入CEO角色。”



喬布斯的設計



許多年來,蘋果一直鼓勵員工嚴格遵守其《人性化界面手冊》(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這個聖經般的標準指導旨在讓蘋果的軟件都能保持始終如一的使用體驗。《手冊》規定了在哪里放置菜單,菜單中包含什麽樣的指令,怎 樣設計對話框等等。這是為了讓所有的Mac軟件,無論是哪家公司開發的,都有相同的外觀和操作方式。



《手冊》起草於1980年代,那時計算機主要用於創建和打印文件等工作。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除了用於打印文件、編輯視頻之外,通訊和多媒體等功能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播放影片或者與朋友進行視頻聊天的軟件,開始比Photoshop和Excel更易於使用。



蘋果的QuickTime播放器軟件就是受益於界面新理念的早期代表之一。該軟件用於播放多媒體文件,也就主要是音樂和視頻,界面上只需開始、暫停和音量等控制鍵就可以了。蘋果決定將QuickTime播放器作為第一款擁有簡單的類似家電操作界面的新型蘋果軟件。



QuickTime播放器軟件界面是由提姆·瓦斯寇(TimWasko)設計的,這個言語輕柔的加拿大人後來設計了iPod的操作界面。瓦斯寇是和喬布斯一起從NeXT來到蘋果的,他在蘋果內部被視為設計之神。“他是個不折不扣的Photoshop高手。”霍迪說。



QuickTime播放器的設計隊伍由6個設計師和程序員組成,其中包括瓦斯寇和霍迪。他們連續6個月與喬布斯每周都要見面一兩次。每周他們都要給喬布斯 展示十幾個新設計,大多是質感和外觀上的變化。早期的設計方案中,有一個受到索尼運動款隨身聽啟發的黃色塑料質感外觀,還有很多不同的木質和金屬質地的紋 理。“喬布斯並不是一個設計狂,但他總想另辟蹊徑。”霍迪說。



起初,設計結果都是通過電腦展示的,但是設計師們發現在電腦里來回來去的切換界面實在太費勁了,於是他們轉為把設計打印在光亮的大幅紙面上。打印圖鋪滿了 整個大會議桌,很容易在彼此之間進行甄選。喬布斯和設計師們發現這樣比較方便找出最喜歡的設計,比如融合這個方案的紋理和另一個方案的外形。這個方法被證 明行之有效後,蘋果公司的大部分設計師也開始紛紛采用。



在會後,喬布斯有時會拿走一堆打印圖去給其他人看。“他有很棒的設計理念,但同樣也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霍迪說。



如此數周後,瓦斯寇拿出了一個金屬外觀的設計,喬布斯很喜歡,但總覺得不夠好。在接下來一次會上,喬布斯帶來了一個惠普公司的介紹冊,HP的標識嵌在經過拉絲處理的金屬背景上,就像一個高檔廚房電器。“我喜歡這個,”喬布斯說,“你們想想辦法吧。”



於是,設計師們就為QuickTime播放器設計了一個拉絲金屬質感的外觀,這一設計理念從那後便延續下來,廣泛應用於蘋果的軟件以及高端電腦主機上。21世紀最初的幾年里,從Safari網絡瀏覽器到iCal日歷,大多數蘋果軟件都被賦予了拉絲金屬的界面。



喬布斯全身心地參與了設計的過程。他帶來了很多想法,而且總是能提出改進設計的建議。喬布斯的貢獻不僅僅是選出什麽他喜歡什麽不喜歡。“他從來不會說‘這個不好,這個好’,”霍迪說,“而是真正地參與到設計中。”



簡化不是目的



喬布斯從來不為技術而技術,也從來不會因為方便而把大量花哨的功能塞到產品里去。他寧願減少產品的複雜功能,也要盡力做到簡單和易於使用。許多蘋果產品都是從用戶的角度來進行設計的。



iTunes在線音樂商店在2001年推出時,正是網上免費共享音樂的高峰期。許多人都在問,音樂商店怎麽可能競爭得過盜版。人們明明能免費搞到一首歌 曲,怎麽還會付1美元在這里購買?喬布斯的回答是“用戶體驗”。在文件共享網絡技術上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尋找到一首歌,相比之下,音樂愛好者只要登錄 iTunes網店就可以簡單點擊一下來購買歌曲,音樂文件的質量和可靠性有了保障,購買的過程也極為容易。“我看不出光靠語言就能說服人們離開盜版,除非 你能提供胡蘿蔔——而不是大棒。”喬布斯說,“我們的胡蘿蔔就是:我們將為你提供更好的體驗……而每首歌只會花掉你1美元。”



喬布斯是個非常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人。在接受各種采訪時,喬布斯總是說,iPod的成功基礎不是微型硬盤或者新型芯片,而是用戶體驗。“史蒂夫很早就認識 到,重點是如何組織(navigate)內容。”蘋果現任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弗(Jona thanIve)在談到iPod時說,“而不是在硬件技術上大做文章——這正是產品變得複雜而後因此而亡之處。”



蘋果的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簡化”。在喬布斯看來,少即是多。“蘋果的核心優勢就是知道如何讓複雜的高科技為普羅大眾所理解,隨著科技日趨複雜,這一點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喬布斯對《紐約時報雜誌》說。



從1983至1993年擔任蘋果CEO的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說,喬布斯不光關註把什麽加進來,也重視把什麽丟出去。“喬布斯與眾不同的方法論是,他總是相信最重要的決定並不是你要做什麽,而是你不做什麽。”



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艾爾克·鄧奧登(Elkeden Ouden)的研究表明,幾乎一半被消費者退回的產品都能夠正常工作(註:美國法律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時限內無損退回所購商品後可得到全額退款),只是使用 者搞不明白怎麽使用。她發現美國消費者平均會花20分鐘時間來擺弄一個新產品,如果還不會用就會放棄,退還給商店。這種情況屢見於手機、DVD機和MP3 機。更令人驚訝的是,她讓荷蘭電子電器巨頭飛利浦的一些經理把部分產品周末帶回家使用。這些經理中大多數都是技術愛好者,都沒能讓這些產品正常工作。



許多消費電子產品在設計時,都抱著多功能等於高價值的理念。工程師們也迫於壓力,不得不在新版本中添加新的功能,這樣才算是“新”和“改進”。大量的新功 能也來源於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期望,新型號的產品就應該具有新的功能,否則人們為什麽還花錢去升級呢?而且,用戶也更願意去關註功能更多的產品。蘋果並不贊 同這一點。最早期的iPod在硬件上就支持收聽廣播和錄音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沒有被采用,唯恐iPod會因此複雜化。“與眾不同不是目的。創造一個與眾不 同的東西其實非常容易。真正令人興奮的是,與眾不同是追求極簡產品這一理念的結果。”艾弗說。



許多公司號稱自己以消費者為中心,他們接觸用戶並詢問他們需要什麽。這種所謂的用戶中心創新,是通過用戶的反饋和焦點團體來進行的。但是,喬布斯避開了這 種把用戶關在一個會議室來加以研究的繁重工作。他自己玩弄這些新技術,記錄下自己的反應,將之反饋給工程師。如果一個東西太難使用,喬布斯就會指出哪些地 方必須簡化。任何不必要的或者令人費解的地方,都會被要求去掉。如果喬布斯滿意了,用戶也就滿意了。



斯卡利說喬布斯非常關註用戶體驗。“他總是從‘用戶體驗會如何’的角度來考量事物。但和今天那些產品市場營銷人員不同,史蒂夫不相信消費者調查的結果。他說‘我怎麽可能去問一個對圖形界面計算機毫無了解的人應該怎麽做圖形界面計算機呢?根本沒人見過這種東西。’”



藝術和技術中的創造性,核心都是個體的體驗。藝術家不能通過組織焦點用戶團體討論來作畫,喬布斯亦如是。喬布斯不會通過詢問焦點用戶團體需要什麽來進行創新——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正如亨利·福特所說:“如果我問客戶想要什麽,他們會說是一匹更快的馬。”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帕特里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說,焦點小組的做法不適用於技術創新。索尼如果聽從了用戶的建議,那他們就永遠都創造不出隨身聽。惠特尼說,索尼在推出隨聲聽之前做了大 量市場調查,“所有數據都表明,隨身聽必然失敗。調查結果非常明確——沒有人會購買它。但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仍堅持推出。喬布斯也一樣,他不需要對使用者 做調查,他本身就是一個用戶體驗專家。”



“我們擁有很多用戶,我們也對現有的買家進行了大量研究。”喬布斯對《商業周刊》說,“我們同樣在密切關註產業趨勢。但是最終,對於這樣複雜的產品來說,真的很難通過用戶焦點團體來設計產品。許多時候,人們不知道他們真的想要什麽,直到你把成品放到他們面前。”



喬布斯一個人就是蘋果的焦點用戶小組。他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他並非工程師。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軟件工程訓練,也沒有工商管理學的文憑。實際上,他根本就 沒有大學文憑,他是個輟學生。喬布斯像個門外漢一樣思考,這使他成為蘋果產品最好的測試平臺——喬布斯就是蘋果的理想消費者。



爭論



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喬布斯會參與很多重要決策,甚至包括主機里是否應配備降溫風扇,或者外包裝盒上該用什麽字體。不過,盡管喬布斯站在萬山之巔,蘋果的 決策制定過程卻不是自上而下的。在喬布斯的創新思考中,爭執和辯論占據著核心地位。喬布斯喜歡智力上的戰鬥。他喜歡高層次的討論——甚至大吵一頓——因為 這是直達問題核心的最有成效的辦法。



與喬布斯的會議就像是一場烈火中的考驗。他會挑戰所有你說過的話,並且時常帶著極度的粗魯。但這是一個檢驗。他強迫人們去堅持己見。如果他們足夠堅定,就 會捍衛自己的觀點。通過提高風險和血壓,他檢驗人們是否清楚了解自己所掌握的事實,是否擁有強大的論據。他們越堅定,他們就越有可能是正確的。 “如果你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你註定要死在史蒂夫手里,因為他對他所知的事情非常自信,所以他需要別人能挑戰他。”在蘋果曾任程序員的霍迪說。“有時候他 說:‘我看我們得這麽做。’這只是一個測試,看看是否有人會出來挑戰他,這才是他想要的人。”



要騙倒喬布斯簡直困難至極。“如果你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麽,他會看出來的。”霍迪說。有一次,霍迪和喬布斯爭論一個英特爾正在開發的最新芯片技術。那天晚些 時候,喬布斯堵住了霍迪,就之前討論的東西來挑戰他。喬布斯剛打了個電話給英特爾董事長安迪·格魯夫,向他詢問了霍迪提到的新技術。“別想唬住一個隨時可 以拿起電話和安迪通話的人。”霍迪笑道。



小既是美



喬布斯喜歡在規模較小的團隊工作。他不希望Mac團隊超過一百人,以免重點不清、難以管理。喬布斯堅定地相信,大型團隊之外必須包圍著若幹由聰明員工組成 的小組。在皮克斯的時候,喬布斯力圖將公司規模控制在數百人。有人讓他比較皮克斯和蘋果時,他把兩家公司的大部分成功原因都歸結於公司的小規模。“皮克斯 是我所見過的擁有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1998年喬布斯對《財富》雜誌說。“皮克斯所需的多樣才能比蘋果更多。但關鍵之處是,皮克斯規模小得多,它只有 450人。你即使有2000人,也不可能擁有皮克斯那樣多的人才。”



喬布斯的這一理念可以回溯到他與沃茲尼亞克等兒時好友在車庫里手工組裝電腦的日子。在今天的蘋果,喬布斯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偏好小型的研發團隊。



文/《環球企業家》


追尋 All About Steve Jobs ,請至 All About Steve Jobs

追尋 All About Steve Jobs ,請至 All About Steve Jobs:

Steve Jobs 辭世,想必讓許多朋友心中很不好受,更激起了想要好好追溯整個 Jobs 生平與過去生涯精彩過程與資料吧?如果有這樣想法的朋友們,不妨參考這個網站:「All About Steve Jobs」,老賈迷絕對不可錯過。



這個將 Jobs 一切的一切,包括了生平、年表、文字陳述、照片,甚至於影片,與相關重大產品都收集齊全的網站,看得出來十分用心,保證瀏覽者大開眼界;其所收藏的相關資訊所涉及範圍極廣,包括發表會講台、工作、居家與相關親友;職場生涯無論是蘋果、 NeXT 、 Pixar / Disney 也都一網打盡。


All About Steve Jobs 是由一個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學生 Romain Moisescot 因為崇拜 Steve Jobs 所開設,收藏了許多關於 Jobs 的點點滴滴,值得一看。 Moisescot 的生日與 Jobs 相同,都是二月廿四日,所以當出這個站也選在 2006 年的這個日子正式開張。這個網站不但資料豐富外,其界面與視覺規劃都經過細心的設計,甚至於還加碼製作了 PDF 檔案,方便想要收藏的朋友下載與閱讀,可說是十分熱血的老賈迷啊!


以下是這個網站的網頁相關擷取畫面:

>> 繼續顯示全文

各界對Steve Jobs辭世的哀悼。

各界對Steve Jobs辭世的哀悼。:

Apple Steve Jobs pass away


Apple失去了一位有遠見與創造力的天才,世界也失去了一位讓人驚嘆的人物。我們這些有幸能理解,並且Steve Jobs一同工作的人,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以及精神的導師。Steve 留給我們一間只有他可以建立的公司,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成為Apple的基石。



Steve Jobs的家人:



Steve died peacefully today surrounded by his family.


In his public life, Steve was known as a visionary; in his private life, he cherished his family. We are thankful to the many people who have shared their wishes and prayers during the last year of Steve’s illness; a website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wish to offer tributes and memories.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support and kindness of those who share our feelings for Steve. We know many of you will mourn with us, and we ask that you respect our privacy during our time of grief.


Steve今天平靜地在他家人的包圍下逝世。


在他的公眾生活中,Steve被視為一個有遠見的人。在他的私人生活,他珍惜他的家人。我們要感謝去年在Steve病時,許多分享他們的祈願與禱告的人。一個網站將會提供給想要悼念與回憶的人們。


我們感謝所有人與我們一同支持、分享對Steve的情感。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會與我們一同哀悼,我們也希望各位能在我們悲痛的時刻,尊重我們的隱私。



 


Apple董事會:



We are deeply saddened to announce that Steve Jobs passed away today.



Steve’s brilliance, passion and energy were the source of countless innovations that enrich and improve all of our lives. The world is immeasurably better because of Steve.

His greatest love was for his wife, Laurene, and his family. Our hearts go out to them and to all who were touched by his extraordinary gifts.


我們非常沈重地宣布,Steve Jobs在今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Steve的天才、熱情以及動力是無數創新的原點,這箱創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整個世界因為Steve而變得更美好。


他深愛著他的妻子Laurene以及他的家人。我們的心與他的家人以及所有被他的天份所感動的人同在。



 


Apple CEO Tim Cook:



Team,


I have some very sad news to share with all of you. Steve passed away earlier today.


Apple has lost a visionary and creative genius, and the world has lost an amazing human being. Those of us who have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know and work with Steve have lost a dear friend and an inspiring mentor. Steve leaves behind a company that only he could have built, and his spirit will forever be the foundation of Apple.


We are planning a celebration of Steve’s extraordinary life for Apple employees that will take place soon. If you would lik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memories and condolences in the interim, you can simply email rememberingsteve@apple.com.


No words can adequately express our sadness at Steve’s death or our gratitude for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him. We will honor his memory by dedicating ourselves to continuing the work he loved so much.


Tim


我有些非常糟的消息要告訴大家,Steve已經在今天稍早離開了我們。


Apple失去了一位有遠見與創造力的天才,世界也失去了一位讓人驚嘆的人物。我們這些有幸能理解,並且Steve Jobs一同工作的人,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以及精神的導師。Steve 留給我們一間只有他可以建立的公司,他的精神將會永遠成為Apple的基石。


我們將很快為Apple的員工舉辦一個紀念Steve非凡人生的活動。如果你想分享你的想法,記憶或是哀痛的話,請發送郵件到rememberingsteve@apple.com。


沒有任何詞句可以表達我們對Steve離開的悲痛,或是我們有多幸運有機會能與他一起工作。我們將繼續致力於他深愛的事業,以此作為紀念。


Tim



 


Steve Wozniak(Apple共同創辦人):



People sometimes have goals in life. Steve Jobs exceeded every goal he ever set for himself.


人們有時候在人生中會有個目標。Steve Jobs超越了所有他為自己所立下的目標。



 


Bill Gates(Microsoft創辦人):



I’m truly saddened to learn of Steve Jobs’ death. Melinda and I extend our sincere condolences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 and to everyone Steve has touched through his work.


Steve and I first met nearly 30 years ago, and have been colleagues, competitors and friends over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half our lives.


The world rarely sees someone who has had the profound impact Steve has had, the effects of which will be felt for many generations to come.


For those of us lucky enough to get to work with him, it’s been an insanely great honor. I will miss Steve immensely.


我對Stve Jobs的辭世感到非常沈痛。Melinda與我對他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與他共事的人致上最真誠的哀悼。


Steve與我第一次見面是在三十年前。在過半的人生中,我們曾經是同事、競爭者以及朋友。


很少有人可以像Steve那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大的影響,而他的影響將會在往後的世代中不斷地流傳。


對於那些有幸與他共事的人,那是無比的榮耀。我將會永遠懷念Steve。



 


Mark Zuckerberg(Facebook共同創辦人兼CEO):



Steve, thank you for being a mentor and a friend. Thanks for showing that what you build can change the world. I will miss you.


Steve,感謝你作為我的導師與朋友。謝謝你向我展示你建立的一切是如何能改變世界。我會想念你的。



 


Larry Page(Google共同創辦人兼CEO):



I am very, very sad to hear the news about Steve.


He was a great man with incredible achievements and amazing brilliance. He always seemed to be able to say in very few words what you actually should have been thinking before you thought it. His focus on the user experience above all else has always been an inspiration to me. He was very kind to reach out to me as I became CEO of Google and spend time offering his advice and knowledge even though he was not at all well. My thoughts and Google’s are with his family and the whole Apple family.


我非常、非常痛心聽到Steve的消息。


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並且有著令人驚嘆的成就。他總是能用很短的話說出你從來沒想到,但是應該要思考的事。他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專注高於其他所有的一切,而這點一直啟發著我。他在我成為Google CEO時,儘管他身體欠佳,但他還是很大方地與我交流,並花了許多時間提供他的意見與知識。我以及Google的心與他的家人,以及整個Apple家族同在。



 


Sergey Brin(Google共同創辦人):



On behalf of all of us at Google and more broadly in technology, you will be missed very much.


僅代表在Google的所有人以及所有科技界,你將會被大家懷念。



 


孫正義(SoftBank創辦人)



とても悲しい。スティーブ・ジョブズは、芸術とテクノロジーを両立させた正に現代の天才だった。数百年後の人々は、彼とレオナルド・ダ・ヴィンチを並び称する事であろう。彼の偉業は、永遠に輝き続ける


這真的是非常悲傷的事。Steve Jobs結合了藝術與科技,可以說是現代的天才。在數百年後的人們,將會把他與達文西並稱。他的偉大成就將永遠散發著光芒。




 


Barack Obama(POTUS)



Michelle and I are saddened to learn of the passing of Steve Jobs. Steve was among the greatest of American innovators — brave enough to think differently, bold enough to believe he could change the world, and talented enough to do it.


By building one of the planet’s most successful companies from his garage, he exemplified the spirit of American ingenuity. By making computers personal and putting the internet in our pockets, he made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not only accessible, but intuitive and fun. And by turning his talents to storytelling, he has brought joy to millions of children and grown-ups alike. Steve was fond of saying that he lived every day like it was his last. Because he did, he transformed our lives, redefined entire industries and achieved one of the rarest feats in human history: he changed the way each of us sees the world.


The world has lost a visionary. And there may be no greater tribute to Steve’s success than the fact that much of the world learned of his passing on a device he invented. Michelle and I send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to Steve’s wife Laurene, his family, and all those who loved him.


Michelle與我悲痛地獲知Steve Jobs逝世的消息。Steve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勇於嘗試不同的想法,並且大膽地相信他可以改變世界,並且有足夠的天份可以達成。


他從車庫開始,建立了地球上最成功的企業,體現了美國的智慧。透過製造個人電腦,並將網路放到我們的口袋,他掀起了一場資訊革命。不僅方便,同時也直覺、有趣。他也將他的才華轉變成故事,為數以百萬的美國兒童與成年人帶來了歡樂。Steve很喜歡說,他把每一天都當成是他的最後一天。因為如此,他轉變了我們的生活,重新定義了整個業界,並取得了人類史上最罕見的壯舉之一:他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


世界失去了一位遠見者。Steve所帶來的最大的貢獻,也許是世界從他發明的裝置上感受到的熱情。Michelle與我會對Steve的妻子Laurene、他的家人以及所有愛他的人一同祈禱。



 


 


今天Apple總部也降半旗以表示哀悼:


3o0tb


 


(持續更新中……)


via Apple and Bill Gates on death of Steve Jobs/ ‘I will miss Steve immensely’ | The Microsoft Blog – seattlepi.co and Apple campus flags at half-mast. and Reactions To Steve Jobs’s Death | Gizmodo Australia


[教學] 如何看懂Macworld Banner

[教學] 如何看懂Macworld Banner:
其實這兩天看到各處對這次2011 Macworld演說的失望沒有iPhone 5,就想寫這篇文章,今天又看到Jobs辭世的消息,用了蘋果20多年,心情很複雜,寫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算是紀念他吧!



其實每次的Macworld一定都會有一個主題,以下我列舉Jobs回鍋蘋果後,重要的產品發表會的banner:



2001 "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這一年的Macworld發表了ipod。

2007 "We need to talk",發表了iPhone。

2008 "There's something in the air",發表了Macbook Air。

2010 "The start of a new era",發表了iPad。



每次的Macworld一定會有類似slogan的這些的banner,老蘋果人都會知道這些字句必有特殊的含義,所以都會以猜謎的心情來猜究竟這次Jobs會帶來什麼驚奇,這是饒富趣味的一件事,產品發表事後想想,都會對這些banner會心一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07年的"We need to talk",事前大家都猜不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產品跟talk有關,我還曾猜是跟keynote有關的東西,然而,iPhone就這樣突然出現,開始了現在所謂的蘋果王朝。還有就是2008年的"There's something in the air",事前大家都猜是與無線網路有關的產品或技術,結果卻是從牛皮紙袋裡拿出Macbook Air,果然是大驚奇。



再回到2011年這次的Macworld,其實這次的發表會重點在Siri,再看這次的banner: "Let's talk iPhone",這次也用了talk這個字,但是主題根本不是要“談談iPhone”,而是“我們談談吧,iPhone”,對照Siri,這不是很妙嗎。



分享這些,希望大家多瞭解蘋果的一些東西,也希望下次沒有Jobs的Macworld,仍然有看頭,仍談有這些饒富趣味的謎題。


[消息] 庫克向員工告知賈伯斯死訊

[消息] 庫克向員工告知賈伯斯死訊:
蘋果:我們失去了一位具有遠見與創意的天才


引用:









Team,



I have some very sad news to share with all of you. Steve passed away earlier today.



Apple has lost a visionary and creative genius, and the world has lost an amazing human being. Those of us who have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know and work with Steve have lost a dear friend and an inspiring mentor. Steve leaves behind a company that only he could have built, and his spirit will forever be the foundation of Apple.



We are planning a celebration of Steve’s extraordinary life for Apple employees that will take place soon. If you would like to share your thoughts, memories and condolences in the interim, you can simply emailrememberingsteve*apple.com (mailto:rememberingsteve*apple.com) .



No words can adequately express our sadness at Steve’s death or our gratitude for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him. We will honor his memory by dedicating ourselves to continuing the work he loved so much.



Tim



團隊們:



我想告知大家一個非常不信的消息,賈伯斯在稍早去世了。



蘋果失去了一位具有遠見與創意的天才,而世界也失去了一位了不奇才。對於那些有幸認識史蒂夫·賈伯斯並與他共事的人,他們失去了一位摯友與導師。史蒂夫留下了一家只有他能夠建造的公司,它的精神將會永遠和蘋果長存。



我正在計畫如何蘋果來紀念史蒂夫那非凡的一生,若你有任何想法、建議或是慰問,可以請你郵寄到 rememberingsteve*apple.com 。



沒有任何一個字可以表達我對史蒂夫之死悲傷。我將會至致力於蘋果的工作,藉此來紀念這偉大的奇才。



提姆




賈伯斯的家人也發布了一則聲明稿,內容寫道:


引用:









Steve died peacefully today surrounded by his family.



In his public life, Steve was known as a visionary; in his private life, he cherished his family. We are thankful to the many people who have shared their wishes and prayers during the last year of Steve’s illness; a website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wish to offer tributes and memories.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support and kindness of those who share our feelings for Steve. We know many of you will mourn with us, and we ask that you respect our privacy during our time of grief.



史蒂夫在家人的環繞下安詳的離去。



他在工作上,常被稱為是一位極具遠見的奇才,對我們來說,他是位珍惜家人的好親人。我們要感謝很多人,在他生病期間為我們祈福。不久後將會有一個網站來讓世人弔念他,讓世人回憶他所做的創舉。



我要感謝那些和我們分享感情並給予史蒂夫支持的人,我知道有很多人對此事非常的哀聲,但是我想請求你們在這段悲痛的時刻,給予我們一些隱私。






石專欄:iPhone 4s, iPhone For Steve.

石專欄:iPhone 4s, iPhone For Steve.:




iPhone 4s 也許未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期待,只是它彷彿向 Steve Jobs 致敬一樣 - iPhone For Steve。



Steve Jobs 已經不是第一次病倒、病重、離職,他早已給了我們一定的心理準備,告訴我們他早晚要離開,也很可能突然離開世界。只是,再多的準備,並不會減少悲痛的程度。

%u7E7C%u7E8C%u95B1%u8B80%u5168%u6587 石專欄:iPhone 4s, iPhone For St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