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耳機已經買了很久了,只是到現在才有時間把這篇開箱文給寫完……
是說在N早已前,其實就有打算要買一個耳機在捷運上聽、順便帶到公司測試軟體時使用。畢竟Apple附的原廠耳機,耳機的外圈灰色部分早就已經變質脫落,而且線控與耳機接頭也已經有點接觸不良,其實早就該換掉了。
不過,因為我真的不習慣內耳式的耳機,加上死都要線控的條件之下,可以選擇的耳機其實也不多。原本看中的是Bowers & Wilkins的P5,雖然設計上非常棒,而且試聽之後也很滿意,不過一來價位有點高,二來那小羊皮感覺真的有夠難照顧的……
而在某天逛到信義新光iStore之後,不知為何就腦殘地買下了這玩意……
AIAIAI Tracks Headphones w/mic
這個由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起家的設計品牌「AIAIAI」,從2006年的四個人開始,到2008年成為了集合200多人的設計師、藝術家與音樂家組組成的設計團隊,目前主要製品為耳機與電腦周邊。
而「AIAIAI」這個鬼名字,據說最初是以發音作為命名的重點,並決定以字母搜尋順序的第一個字母「A」來命名。而「AI」的發音,延伸出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猜到的「I(我)」。
所以,以台灣市場的釋義,AIAIAI大概就是「我我我!買我就對了啦!」的意思……吧?
AIAIAI在耳機產品方面,目前有「Pipe」、「Swirl」兩款內耳式耳機、簡便的開放式耳機「Tracks」,以及旗艦級(其實不是很密閉的)耳罩式耳機「TMA-1」。另外,Pipe與TMA-1還有「Gold Edition」這個特別版。
全部的款式(2011年款)都乖乖地向Apple進了貢,拿到了Made for iPod/iPhone/iPad標章,同時耳機上也都有大家熟悉的線控。包含了三鍵控制以及麥克風,使用方式與功能都與Apple原廠耳機的線控相同。這也是我會看上這牌子的原因之一。
由於我本來就不是要買內耳式耳機,加上旗艦級的TMA-1戴在我的頭上真的超級痛苦。於是就選了看起來輕便簡單又有趣,而且價格也是屬於可以盡情蹂躪(?)的「Tracks」。
最棒的開箱體驗
任何產品的使用體驗,都是從打開包裝時就開始了。而Tracks的開箱,大概也是我最近開了一堆的箱子裡,最有趣的一個箱子。
AIAIAI Tracks 的包裝,乍看之下就與市面上其他設計品牌一樣,外盒印刷充滿著許多平面設計的元素。在這邊,是由許多大家很熟悉的音樂播放按鈕符號所組成的紋路。遠遠看去其實就蠻特別的。
包裝的配色,是配合耳機本體的顏色設計。Tracks有黑色、汽油藍/綠插頭、海沙米色/紅插頭以及灰/橘插頭四種顏色。我買的是「海沙米色/紅插頭」的版本。
外盒是紙製的,帶有一個塑膠的吊卡,可以讓店面吊在貨架上。除了封面印著耳機的樣子,大概也有點難猜出這玩意到底是啥東東……
開箱的第一步,是打開包裝的封面。打開封面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包裝的封面是用磁鐵吸住的,很輕鬆就能夠打開。而打開之後,會看到跟外封面差不多的外觀,不過多了一扇小窗子,可以讓大家一窺神祕的耳機本體。
不過在打開封面之後,詭異的事情就開始出現。在盒子外表,完全找不到可以打開的盒蓋,紙箱所有的接縫都被黏的死死的。所以,這玩意到底該怎樣開?
搞了很久,最後我才終於發現,原來AIAIAI的包裝設計,有條預先裁好的虛線。簡單來說,就是要用「撕」的,把包裝給打開來。起碼,這可以保證你買來的耳機是沒拆封過的。
先從虛線中央的半圓開始用指甲慢慢切開一個洞,之後再分別往左右撕開,總之費了一番力氣,才終於打開這玩意。如果不在意包裝完整的話,倒是也可以直接暴力撕開。
打開之後,會看到另一個只有一半高的硬紙盒。到這邊,一般來說接下來就能看到耳機了,不過……
把裡面的硬紙盒拿出來之後,看到的不是耳機,而是完全不知所云的玩意。
兩個圓圓的玩意,上面各有個凸起的神祕小豆。而兩個圓體各有一條線延伸到硬紙盒裡面。嗯……對於耳機開箱來說,完全是超展開啊。
總之,把硬紙盒打開之後,最後就可以看到這些東西。
在紙盒裡能找到的所有東西裡,就數這玩意看起來最詭異。這個看似髮箍的玩意是由金屬製作成形。材質本身有一定的彈性,在拉開之後又彈回來。總之,就跟一般的髮箍差不多……
耳機本體。說是本體,不過其實就是左右兩耳的發音單體、以及連接線、線控與紅色外觀的耳機插頭。
與Apple原廠耳機相比,AIAIAI的線控要來的大上許多,不過線控本身還是很輕。線控的表面是用類似皮革漆的塗層,而三個按鈕的部分是採用軟質的矽膠。
不過按鈕部分其實還是很硬,在按的時候,要比較靠近區分按鈕的溝槽才能用比較輕的力道按下去。而由於三個按鍵摸起來都一樣,不像原廠線控中央按鍵是凹下去一塊的設計,在不看線控、單用觸覺操作時,有時候難免會按錯按鍵。
至於音量、選曲等操作方式,則與Apple的線控完全相同。在線控背面,也內建了可以錄音、通話的麥克風。
發音單體的部份,米色的外殼部分是類似皮革漆的塗層,耳罩部分則是海綿。海綿看起來是沒得替換的,不過這種價位的產品大多也是這樣吧?
至於單體上凸起的小豆豆,包含原本在單體上的,共有三種顏色可以替換。小豆豆的底部可以嵌入發音單體,並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自由調整角度。而側邊的凹槽,是用來滑入髮箍固定用的。
順道一提,雖然整個耳機外表看起來很完美,不過在這小豆豆背面,以及發音單體與小豆豆連接的結構,其實可以看到一些製作上的外表瑕疵。
雖然一般使用時幾乎不會看到這個小地方,不過看到之後總是覺得有點……
至於如何組裝,在盒內的說明書有詳細的解說。不過其實很簡單,說明書其實可以直接跳過啦……
組裝
在確定完盒子裡該有的東西都有了之後,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親手把這個耳機給組裝起來。
方法很簡單,先把發音單體上的小豆豆對準髮箍最頂部、最寬的部份,然後順著溝槽滑到兩側較窄的末端,這樣就完成了。
整個步驟就像上圖一樣,非常簡單。由於髮箍設計上是完全對稱,因此安裝時也沒有左右的分別,這種事留到最後戴上去的時候再說就好了。
組裝好的樣子。單體滑入髮箍固定後,其實還會有一段距離可以調整,來配合每個人不同的頭部尺寸與耳機配戴的習慣。所以這整個組裝設計,其實也是將實用性考量進去的設計……大概。
配戴感
AIAIAI Tracks在設計上算是非常輕便的耳機,體積也非常小。雖然耳機單體設計上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改變角度,或是移動位置來配合每個人的頭型與配戴方式,不過由於耳罩本身就不大,加上輕便簡潔到不行的髮箍,一剛開始戴起來感覺上似乎不是很穩當。
耳機其實是以髮箍部分的金屬彈性來把整隻耳機夾在頭上,其實習慣之後,就會覺得這部份的彈性調整還挺到位的。既不會夾的過緊,也不會鬆到容易被扯下來。
整個線材倒是有一點點長,不過這部分端看每個人不同的使用習慣了。
聲音……?
當然,一隻耳機最後還是要看音質來決定好壞。雖然AIAIAI的這隻耳機,在開箱與設計上真的做的很棒,但是這類以設計為主的耳機,通常音質都不用太期待……
不過在一剛開始聽時,讓我比較意外的一點──低音部份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以一個小小的開放式耳機來說,低音部分的量感很夠,而且解析度也不差。不過由於低音部分也被稍微加強了一點,在某些低音本來就很多的音樂裡,聽起來就似乎過頭了點。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高音部分有點太過銳利。這部份在Run In了一個月之後,其實情況有比一開始要好上不少,不過在某些高音樂器上聽起來還是有一點點不太舒服……
當然,聲音很多時候是見仁見智。不過就這類設計耳機、這種價格帶來說,聲音表現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這也許也是因為,AIAIAI的開箱設計真的太威了……
總結 ── 優/缺點
最後,總結一下這篇落落長的文章。「AIAIAI Tracks Headphones w/mic」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 超棒的開箱設計
- 輕便的設計
- 價格適中,不會太貴
- 與Apple原廠功能相同的線控
- 不錯的低音表現
缺點:
- 有時候低音會太過頭
- 高音有時過於銳利,不過在Run In後改善很多
- 線控的按鍵有點難按,要有點小技巧。
- 線材長度有點長
AIAIAI Tracks,算是除了聲音之外,在設計上還可以帶給使用者其他驚喜的一款耳機。雖然這份驚喜,好像已經被這篇文章給講完了就是……
Link Tracks – AIAIAI
相關文章: |
「Apple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mote and Mic」的注意事項—在iPhone上線控不能控制音量。 |
Monster Beats by Dr. Dre Tour In-Ear Headphones |
Apple將在未來的Safari瀏覽器中加入「do-not-track」功能,通知網站與網路廣告商不要追蹤使用者。 |
无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